银行投资ABS新规!
栏目:产品分类六 发布时间:2024-10-04

  

银行投资ABS新规!

  (五)损失类: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后,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金融资产,或损失全部金融资产。

  对于以零售资产、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分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经银保监会认可的产品,商业银行应在综合评估最终债务人风险状况以及结构化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投资预计损益情况对产品进行风险分类★★◆◆。

  第十七条重组资产是指因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为促使债务人偿还债务,商业银行对债务合同作出有利于债务人调整的金融资产,或对债务人现有债务提供再融资■◆★◆★,包括借新还旧、新增债务融资等■★★★★◆。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应向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及时报告有关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重大事项。

  就目前银行间信贷ABS的风险水平来看★★■★,资产池预期损失很难突破次级档安全垫,因此对于银行而言■◆★★,其投资的信贷ABS优先档在极端情况外都能分到“正常◆◆◆■★■”类。

  商业银行对非零售债务人在本行的债权超过10%被分为不良的,对该债务人在本行的所有债权均应归为不良。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认可的增信方式除外。

  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答记者问

  第二十二条重组观察期内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已发生信用减值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第四十条◆◆◆,因债务人信用状况恶化导致的金融资产估值向下调整★★★★。

  商业银行应按照《办法》规定◆■,在持续稳健经营前提下,制订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全面排查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整改到位。对于新发生业务◆◆◆,要严格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于存量资产★■◆★,应在过渡期内重新分类,实现按时达标★■■◆。同时,商业银行要按照新的监管要求,建立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完善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加强监测分析和信息披露■★◆◆◆,切实提升风险分类管理水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应对重组资产设置重组观察期★◆■■■★。观察期自合同调整后约定的第一次还款日开始计算,应至少包含连续两个还款期,并不得低于1年。观察期结束时◆■■,债务人已经解决财务困难并在观察期内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的,相关资产可不再被认定为重组资产。

  第二十六条董事会对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承担最终责任,监督高级管理层履行风险分类职责。

  第四十五条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外国银行分行■■、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监管的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参照本办法执行。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年对风险分类制度、程序和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内部审计,审计结果应及时向董事会书面报告■◆◆,并报送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第二十八条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分类流程■■★◆、职责分工、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内部审计★■◆■★、风险监测、统计报告及信息披露等。

  第二十七条高级管理层应制定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制度,推进风险分类实施,确保分类结果真实有效■■◆■◆◆,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

  正式发布的办法与征求意见稿相比,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完善■■■◆★◆:一是进一步明确分类资产的范围■■★★◆■,将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排除在办法适用范围外。二是进一步厘清金融资产五级分类与会计处理的关系,明确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为不良资产。三是进一步优化部分分类标准,对交叉违约、重组资产等条款进行调整与完善。四是进一步细化实施时间与范围,合理设置过渡期,提出差异化实施安排。

  商业银行应于每年初30个工作日内向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告上一年度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情况◆◆◆◆。

  对于收益权类ABS产品,很多收益权产品都没有明确的最终债务人(例如公交客票收费权■■★,不可能预测未来谁会坐公交车)◆★★★,但大部分收益权项目都有外部增信方■◆,可以将外部增信方作为最终的债务人。

  第四十八条商业银行自2023年7月1日起新发生的业务应按本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于2023年7月1日前发生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制订重新分类计划,并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计划、分步骤对所有存量业务全部按本办法要求进行重新分类。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提前完成存量业务的重新分类◆◆◆。过渡期内◆★★◆,尚未按照本办法重新分类的存量业务,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7〕54号)相关规定进行分类◆★★■◆◆。

  第八条商业银行对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在审慎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和偿付意愿基础上■◆■■★,可根据单笔资产的交易特征◆★、担保情况★★◆■■◆、损失程度等因素进行逐笔分类。

  根据现行《指引》◆■■,风险分类以单笔贷款为对象,同一债务人名下的多笔贷款分类结果可能不一致,既可以是正常类■■◆、关注类◆★■,也可以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巴塞尔委员会在《审慎处理资产指引》中指出■■,如果银行的非零售交易对手有任何一笔风险暴露发生实质性不良◆◆★◆★,应将该对手所有风险暴露均认定为不良■◆■。借鉴上述概念,考虑到对公客户公司治理和财务数据相对完善,《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对非零售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时■◆★◆■★,应以评估债务人的履约能力为中心◆■,债务人在本行债权超过10%分类为不良的■■★■◆,该债务人在本行所有债权均应分类为不良;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超过90天的债务已经超过20%的■★★★◆,各银行均应将其债务归为不良★■★◆★。

  文件提到“以零售资产、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分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经银保监会认可的产品”,按照投资预期损益进行风险分类■★◆。

  此外■◆,对于分层的ABS品种来说,基础资产的损益也并不代表所投证券的损益(优先档有次级档吸收损失),如需穿透也应当考虑这一问题■★■★■。】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对表内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包括但不限于贷款◆★★◆★◆、债券和其他投资、同业资产、应收款项等★■★★◆■。表外项目中承担信用风险的,应按照表内资产相关要求开展风险分类。

  (二)印发监管意见书,内容包括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意见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等;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将不良资产上调至正常类或关注类时,应符合正常类或关注类定义,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应持续加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档案管理■◆■■,确保分类资料信息准确、连续、完整。

  商业银行交易账簿下的金融资产以及衍生品交易形成的相关资产不包括在本办法之内。

  商业银行对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分类时★◆◆★■◆,应穿透至基础资产,按照基础资产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类。对于无法完全穿透至基础资产的产品◆■■,应按照可穿透的基础资产中风险分类最差的资产确定产品风险分类★■。

  (二)及时性原则。按照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地调整分类结果■■◆■◆。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违反风险分类监管要求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三)通过借新还旧或通过其他债务融资方式偿还,债券、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业务除外■★;

  其中,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可按照脱期法要求对不良资产进行上调。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应依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及时披露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方法■★★★■、程序、结果,以及损失准备计提◆■◆、损失核销等信息。

  第四十三条对于已实施资本计量高级方法的商业银行,应明确风险分类标准和内评体系违约定义之间的稳定对应关系■★■◆★。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风险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行为。

  (三)次级类:债务人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或金融资产已经发生信用减值。

  (一)正常类◆★★★: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客观证据表明本金◆◆★★、利息或收益不能按时足额偿付◆★★■。

  2)对于非信贷ABS,如果可穿透,需要穿透到底层每一笔进行风险分类;如不可穿透则需要按基础资产中最差的资产确定风险分类。

  第二十一条对于重组资产,商业银行应准确判断债务人财务困难的状况,严格按照本办法进行分类。重组前为正常类或关注类的资产,以及对现有债务提供的再融资,重组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观察期内符合不良认定标准的应下调为不良资产★■★■◆★,并重新计算观察期;观察期内认定为不良资产后满足第十四条要求的,可上调为关注类。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季度对全部金融资产进行一次风险分类。对于债务人财务状况或影响债务偿还的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调整风险分类★◆。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对投资的资产管理产品或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风险分类时★◆★■★,应穿透至基础资产,按照基础资产风险状况进行风险分类◆■■■。对于无法完全穿透至基础资产的产品,应按照可穿透的基础资产中风险分类最差的资产确定产品风险分类。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开发并持续完善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相关信息系统,满足风险管理和审慎监管要求◆■。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健全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的治理架构,明确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相关部门的风险分类职责★■■■■★。

  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金融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十三条债务人未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债务合同作出调整的金融资产或再融资不属于重组资产。

  第四十四条商业银行可按照相关规定对信用卡贷款及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续贷类业务确定其风险分类■★■。

  《办法》共六章48条,将风险分类对象由贷款扩展至承担信用风险的全部金融资产◆★★■◆◆。除总则和附则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提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要求◆★◆■★。明确金融资产五级分类定义■◆◆◆,设定零售资产和非零售资产的分类标准,对债务逾期、资产减值、逃废债务等特定情形,以及分类上调、企业并购■■■★◆■、资管及证券化产品涉及的资产分类等问题提出具体要求■◆■★★。二是提出重组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细化重组资产定义、认定标准以及退出标准,明确不同情形下的重组资产分类要求■★,设定重组资产观察期。三是加强银行风险分类管理。要求商业银行健全风险分类治理架构,制定风险分类管理制度★◆■,明确分类方法、流程和频率◆■★■,开发完善信息系统,加强监测分析、信息披露和文档管理◆■★◆。四是明确监督管理要求★■◆◆。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管理开展监督检查和评估■★■★◆,对违反要求的银行采取监管措施和行政处罚。

  (五)债务人公开发行的证券存在退市风险,或处于退市过程中,或已经退市,且对债务人的履约能力产生显著不利影响;

  对于债权类ABS产品◆■◆,由于具有特定的基础资产,具备穿透条件。即便是循环购买型产品★■■,在特定时点上的基础资产也是固定的,也具备穿透条件。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完善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流程,明确“初分、认定、审批”三级程序,加强各环节管理要求,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确保分类过程的独立性◆◆★,以及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商业银行对金融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遵循真实性、及时性■★■◆、审慎性和独立性原则★◆★★。准确分类是商业银行做好信用风险管理的出发点■◆★,商业银行应严格按照《办法》要求开展风险分类,并根据债务人履约能力以及金融资产风险变化情况,及时、动态调整分类结果。对于暂时难以掌握风险状况的金融资产,商业银行应从严把握分类标准,从低确定分类等级★■◆★■。此外★★■◆■,商业银行应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独立判断金融资产的风险程度★★★■■,不受其他因素左右而影响分类结果,确保风险分类真实、准确反映金融资产的风险状况。

  信用风险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完善的风险分类制度是有效防控信用风险的前提和基础。1998年,人民银行出台《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提出五级分类概念。2007年,原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明确了五级分类监管要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风险分类实践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2017年,巴塞尔委员会发布《审慎处理资产指引》,明确了不良资产和重组资产的认定标准和分类要求,旨在增强全球银行业资产风险分类标准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新会计准则也对部分金融工具分类随意性较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滞后及不足等问题提出新的要求◆◆。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借鉴国际国内良好标准■★◆■■,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现状及监管实践,制定了《办法》。《办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风险水平、做实资产风险分类,有利于银行业有效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四)独立性原则。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取决于商业银行在依法依规前提下的独立判断◆■★★。

  2019年4月30日至5月31日★◆,《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金融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给予了广泛关注。我们对反馈意见逐条进行认真研究◆◆★◆,并在进一步调研与测算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科学合理建议。《办法》对不良资产认定标准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在充分考虑不同条款影响和不同类型机构差异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完善,更有利于商业银行真实、准确反映资产质量情况■◆,实现信用风险有效防控。

  对于以零售资产、不良资产为基础资产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分层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其他经银保监会认可的产品◆■■,商业银行应在综合评估最终债务人风险状况以及结构化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按照投资预计损益情况对产品进行风险分类。

  (三)债务人或金融资产的外部评级大幅下调★★★,导致债务人的履约能力显著下降;

  第六条金融资产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五类,分别为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后三类合称不良资产★■。

  (二)虽然本金、利息或收益尚未逾期,但债务人偿债能力下降,预计现金流不足以履行合同,债务有可能逾期◆★■■;

  零售资产包括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以及小微企业债权等。其中,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可采取脱期法进行分类★■◆。

  因此◆■,理论上ABS产品均可以穿透★★◆。但逐笔穿透进行风险分类无疑会较大的增加工作量,尤其是对于分散度极高的零售类ABS产品(如交易所消费贷款ABS产品)■■★■。

  第三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加强对金融资产风险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动态监测风险分布和风险变化★★◆■,深入分析风险来源及迁徙趋势,及时根据风险状况采取防范措施。

  第四十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评估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状况及效果。同时,将评估意见反馈商业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监管评级的重要参考◆■◆■。

  现行《指引》未充分明确重组贷款涉及的“债务人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合同调整■★◆◆”两个关键概念,且规定重组贷款均应分类为不良。借鉴国际经验,《办法》进一步细化了重组的概念。一是明确重组资产定义,重点对“财务困难”和“合同调整”两个概念作出详细的规定,细化符合重组概念的各种情形,有利于银行对照实施,堵塞监管套利空间。二是将重组观察期由至少6个月延长为至少1年,在观察期内采取相对缓和的措施,有利于推动债务重组顺利进行。三是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再统一要求重组资产必须分为不良,但应至少分为关注。对划分为不良的重组资产,在观察期内符合不良上调条件的◆★★■★,可以上调为关注类。四是对多次重组的分类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观察期内未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款,或虽足额还款但财务状况未有好转■◆◆■■★,再次重组的资产至少归为次级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三)要求商业银行加强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计划,并报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备案;

  《办法》实施充分考虑对机构和市场的影响,合理设置了过渡期,给予相关银行充裕的时间做好《办法》实施准备★★★。《办法》将于2023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于商业银行自《办法》正式施行后新发生的业务,即2023年7月1日起发生的业务★■■,应按照《办法》要求进行分类★◆★■★;对于《办法》正式施行前已发生的业务,即2023年7月1日前发生的业务■★,商业银行应制订重新分类计划,于2025年12月31日前按季度有计划、分步骤对所有存量业务全部按照《办法》要求重新分类★■■。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按照金融资产类别、交易对手类型、产品结构特征■◆◆、历史违约情况等信息,结合本行资产组合特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风险分类方法■■◆。分类方法一经确定,应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十七条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本办法规定对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进行监督检查◆★■◆★,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四)可疑类:债务人已经无法足额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金融资产已发生显著信用减值。

  第四十二条商业银行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监管要求的,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除采取本办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采取监管措施或实施行政处罚。

  商业银行开展风险分类的核心是准确判断债务人偿债能力■◆。逾期天数和信用减值是资产质量恶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债务人的偿债能力。从逾期天数看,现行《指引》对逾期天数与分类等级关系的规定不够清晰,部分银行以担保充足为由,未将全部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纳入不良。《办法》明确规定◆■★,金融资产逾期后应至少归为关注类,逾期超过90天、270天应至少归为次级类、可疑类,逾期超过360天应归为损失类★★★■。《办法》实施后◆■★★◆,逾期超过90天的债权,即使抵押担保充足■★■,也应归为不良。从信用减值看,新金融工具准则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相关资产进行减值会计处理并确认损失准备★★★★◆。《办法》参考借鉴新会计准则要求,规定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资产应进入不良,其中预期信用损失占账面余额50%以上应至少归为次级,占账面余额90%以上应归为损失■★■★★。

  重组前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的■★,观察期内满足第十四条要求的■◆◆★■,可上调为关注类■■◆★★;观察期内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应进一步下调分类,并重新计算观察期。

  为进一步推动商业银行准确识别、评估信用风险,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中国银保监会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了《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办法》回答了记者提问。

  需要指出的是,以债务人为中心并非不考虑担保因素。对于不良资产,商业银行可以依据单笔资产的担保缓释程度◆■■■,将同一非零售债务人名下的不同债务分为次级类、可疑类或损失类。对于零售资产■◆◆■◆■,考虑到业务种类差异、抵押担保等因素影响■★◆■,银行也可以对单笔资产进行风险分类。

  第三十八条商业银行应按照规定向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与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有关的统计报表和分析报告。

  (二)关注类:虽然存在一些可能对履行合同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但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付本金、利息或收益★◆■。

  (四)同一非零售债务人在所有银行的债务中,逾期超过90天的债务已经超过20%。

  6个月后,商业银行应重新评估债务人风险状况,并对其全部债权进行风险分类■★★◆■。涉及不良资产上调为正常类或关注类的,应满足第十四条相关要求。

  目前银行间信贷ABS均为分层产品◆■,从文本理解■■◆,无论其分散性如何、是否方便穿透■◆★★◆,都不需要“穿透”到每一笔◆★★◆◆,仅需要就资产池的预期损失来推算所投证券的预期损失■★◆★◆。

  第十五条因并购导致偿债主体发生变化的,并购方和被并购方相关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在6个月内不得上调◆■★★◆,其中的不良金融资产不纳入第七条、第十(四)、第十一(四)等相关条款的指标计算。

  对于现有合同赋予债务人自主改变条款或再融资的权利,债务人因财务困难行使该权利的,相关资产也属于重组资产。

  债务人在观察期结束时未解决财务困难的★◆■■,应重新计算观察期。债务人在观察期内没有及时足额还款的,应从未履约时点开始,重新计算观察期。

  (一)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操作性或技术性原因导致的短期逾期除外(7天内);

  (一)逾期的债权及相关费用已全部偿付,并至少在随后连续两个还款期或6个月内(按两者孰长原则确定)正常偿付;

  第七条商业银行对非零售资产开展风险分类时,应加强对债务人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以评估债务人履约能力为中心,重点考察债务人的财务状况、偿付意愿■★★■■、偿付记录★■★★◆■,并考虑金融资产的逾期天数、担保情况等因素◆★★。对于债务人为企业集团成员的,其债务被分为不良并不必然导致其他成员也被分为不良,但商业银行应及时启动评估程序,审慎评估该成员对其他成员的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调整其他成员债权的风险分类。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是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方法,但不得低于本办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且与本办法的风险分类方法具有明确的对应和转换关系。商业银行制定或修订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制度后■★■◆★,应在30日内报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备案★★■★。